戴淑琼:文学院中文13402班毕业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曾获得2015-2016学年吉林省省政府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奖学金;在吉林省暨长春市国家安全知识竞赛中获得“最佳个人风采奖”;2016年暑期随文学院“三下乡”扶贫南阳,参与完成南阳随笔集。撰写文稿两万余字。2017年参加浙江省省考。以笔试和面试总成绩第一的成绩考到了岱山县经济贸易局。
各位学弟学妹们:你们好!
在周老师告诉我交流会的事情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要和你们说些什么。和你们讲大道理吧,你们听着无聊,我自己琢磨得也累;给你们煲煲鸡汤,我熬得辛苦,你们也未必吸收得进去,何况这么热的天也不适合喝鸡汤哈。所以今天,我们就以刚相识的朋友身份坐着聊聊天吧。诚如我们在旅途中遇到的陌路人,只是因为好奇、因为投缘而聚在一起畅谈,相逢即是缘分,相谈亦是欢喜。至于交谈的内容嘛,我就按自己的方式来讲,能引起你们的共鸣最好,不能也没关系,毕竟我们是交流会,不是授课呀。
回首大学时光,我认为,和你们多数人的生活模式差不多。我算了算我和你们的距离也不过一、二、三年之差,应该也不至于有太大鸿沟。我的日常集中在寝室、教室、图书馆这三个地方,偶尔周末会和朋友出去逛逛,去净月潭游玩游玩,去南湖散散步,去桂林路吃点好吃的,去红旗街买买衣服……生活倒也挺滋润。当然,今天不是和你们分享我的大学生活是如何丰富多彩,重点还在于怎么让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不过在谈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还应搞懂一件事,那就是怎样才算是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有人说,大学就应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不一定爱得死去活来,但也是爱得刻骨铭心。(嗯…我觉得他可能是言情小说看多了,校园恋情还是比较单纯的,没有太多的波澜起伏。我有个老乡,我们学校的,他和他女朋友就是大一认识的,一直在一起,未来也打算在同一个城市发展,他们的感情很好,我认为是种平淡的浪漫)有人说,大学就是自由的天地,不干点想干的事,大学就白上了。(这里要说明一点,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我们的社会遍布着各种规则,这些规则的制定初衷不是为了约束我们,而是更好地保护我们,因此,你们一定要理性,要有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这是底线)有人说,大学一定要得一次奖学金,这样才有意义。(我认为,大家对奖学金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奖学金的设置本是一种奖励机制,是为了鼓励那些在专业上有优异成绩的学生,同时呢,也是为了带动所有学生有积极学习的热情。我们不要为了奖学金而学习,而应为了学习而学习,不然就本末倒置了。)我认为,真正所谓的有意义,不仅在于你个人对生活选择,还在于你选择的生活对于集体的价值。我自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还算是有意义,诚如姚老师所说,现在也算是志得意满。但是抛却这些成绩,我并非一无所有,我收获了友情、师生情、同窗情……所有这些都让我珍惜、感动。
前段时间刷微博,看到了清华教授颜宁(现在出任普林斯顿的终身讲席教授)的演讲,很精彩,她提到“向死而生”的概念,我很认同。一个人自生而死的过程是世上最公平的事情,不同的是在这有限的时间段中,不同人活出了不同的滋味,或平凡安稳地度过一生,或执着追求梦想几经挫折。其实我本身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对生活、对未来并没有所谓的热忱和激情,不过我很认真,认真地生活,积极地面对一切事物。可以说,我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当然悲观主义不是意味着我对待人生就是消极的,而是我对生命、世界的一种认知情结。前两天,我与董老师(大三参加吉林省暨长春市国家安全知识竞赛结识的带队老师)聚了聚,我俩聊了很多,她说现在很多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很好的认识和规划,临了才忙着打算,或是就业、或是考研考公,她觉得像我这样挺好的,有计划,也能一步步实施。其实,我也是从迷惘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也曾为在考研和考公务员间做出选择而辗转难眠,在国考失利后也一度迫于就业的压力而“急病乱投医”,好在理性拯救了慌乱的我,我没有去杭州任职,而是选择在小学实习,从而重新沉淀自己。最终我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成功上岸。可能讲了这么多,你们只关注到“成功上岸”四个字,你们也许会想,也就是我成功了才可以在这里大放厥词。其实我想说的是,请尊重每一位失败者,也珍惜自己的每一次失败,谁能保证下一次他就不会成功,又有谁能保证成功者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很多时候都只看到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我今天能这样三言二语就把这个过程说完,不是因为我在敷衍,或是在炫耀我的成绩,而是我真正地释怀了,不再对过往的苦难耿耿于怀。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自己身上有什么值得借鉴或是学习的东西,要是非要提出一点的话,那就是坚韧吧。我给自己定了一条不成文准则:能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一件事,绝不要留百分之一的余地给自己。通俗点,就是尽全力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哪怕筋疲力尽。大家应该都有年度体测的经历,和你们一样,上了大学就很少锻炼的我每每听说体测,我全身的细胞都在抗拒,但是每次跑八百米,我都尽全力跑得快,结局就是跑完我就瘫倒在地、被室友搀着回去,老胳膊老腿会酸上好几天。很多人不解,只是一场小测试,至于这么拼吗?至于呀,因为我不想浪费时间参加补测,明明一次性可以做好的事情,为什么要一拖再拖。何况补测又不能让你少测几项。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你们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呀。学习上也是,大学的课业其实相比初高中要来的繁琐,只不过供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很多人上了大学就无所谓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低,认为只要不挂科就觉得万事大吉。我不赞成这种想法,我觉得你选择了这个专业就把它学好,不然就太对不起你自己了,你要是不喜欢这个专业,你更应该把它学好,为啥呢?因为你成绩好才有选择的余地,调剂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到了大四这个阶段,大学生活就基本告一段落了。我们寝室都有夜谈的习惯,大家洗漱好了,躺在床上聊聊天。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四上学期的一次夜谈,大家聊到,大学让你最后悔的是什么?考研的室友说,后悔没有再多看几本专业书,临了发现时间完全不够用,现在连佛脚也来不及抱了;找工作的室友说,当初年轻多学习好了,大学光顾着兼职了,英语四级到现在也没过;我说,后悔的事情太多了,到现在真让我说出个最来,我倒是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呀,青春都是有遗憾的,没有谁的青春是完美无瑕的,没有谁的大学时光总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挫折,当遭遇不理解,我们企图借助他人来振作自己,何不如依靠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你们没有比任何人差,别人能做到的,你们也可以。
大学对我而来说,意味着成长,不仅是年纪上的增加,还是心理上的成熟、能力上的提高。我是一个胆子很小的人,不怕你们笑话,初中时,我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到国旗下讲话,那个时候我的腿都是抖的,从台上下来,我的后背都湿了。因为这件事,我被我的初中死党笑话了好多年。后来也不乏这种上台的机会,但是要么是我自己推辞了,要么是老师看到了我上台的表现对我彻底失望,再没动过让我上台的念头。于是,到了大学,我就主动转为幕后,我给自己贴上了一个标签“台前恐惧症”,我恐惧任何这种需要我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活动。我记得大二的时候吧,社联开幕式还是闭幕式上,有让各社团代表上台介绍社团成果类似这样的环节,当时文创让我和孙俪红学姐作为代表上台,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后来拗不过大家,就硬着头皮上了。要背的那段话是学姐写好给我的,我背得溜溜的,奈何心理的恐惧是面上的淡定佯装不过的,上台前一晚,我华丽的失眠了。发言的时候,幸亏我的学姐在一旁小声提醒,我才算是完整地背完了这段。这样说来,其实我挺怂的。说实在的,我每次在台下都练得特好,别人练两三遍,我得练个十多遍,可是就算我再认真,只要一上台,之前的努力就是白费。有那么多失败的经历,你们说,我能不恐惧吗?我很羡慕那些能侃侃而谈的人,比如我的同窗施碧琛,他上台只带大纲,就能巴拉巴拉讲好久。可我却做不到,我得带着一叠我精心准备的讲稿才有安全感。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不能把心里想的完整地表达出来。我决心要克服这种恐惧,万事开头难,我慢慢开始在公共场合主动发言,就是很刻意的说,把自己能说出来的都说,也不管逻辑关系,但也是很长一段时间都停留在乱讲的状态,可能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在讲什么。之后经过锻炼,总算是能把自己的想法流利地表达出来,再后来是能有自信地说,倒也不一定讲得精彩,但是这整个过程,我发现自己在一点一点进步。记得公**面试培训的时候,我是我们那个班唯一一个应届毕业生,哥哥姐姐们都有社会经验,都说得很好,而我不是,声音也很小。老郭老师专门让我每天早上对着马路晨读,就在酒店对面的大马路,我都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一样,但是吧,两次、三次之后,我就适应了,主要是破罐子破摔了。后来我都不在乎陌生人异样的眼神,就做自己的事情。那短短一周,我确实进步很快。我每天早上六点半起,晚上十二点睡,在遵循辅导机构的课程时间之余,我自己又制定了学习复习计划,因为有距离,我要比别人更努力追赶,那时候在高压的学习下,我连做梦都是在背政治热点。很快就到考试那天,大家都穿得很正式(这里说一点,公务员面试不要太刻意追求外表呀之类的,考官注重的更多的是内涵,就是你讲的内容和说话的流利度等,你只要懂得一些基本的礼仪,比如敲门、说谢谢、回答时和考官有眼神交流,不要有过多的肢体动作等就可以了)之后被带到候考室,抽签,等候,面试,出考场,等成绩,一切都很顺其自然。我第一次没有紧张,很从容地完成了这些流程,实现了突破。所以不用恐惧、不用羡慕,我能做到的,你们都可以。四年很短,但足够你们尝试、足够你们成长。
除却学习、工作,大学生活的核心就在于寝室了。很多人可能会问,姐,你怎么处理寝室关系?大一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段查寝的日子,天天收拾,大家一起分工收拾、一起吐槽,后来也不知道谁提的建议,参加了“最美寝室”的评选活动,得了个小奖,整个寝室乐呵了好几天。大二,重新分配了寝室,原来的寝室的室友都分开了,我和葫芦与我们班的其他四个人分到了一个寝室,六个人在一起吵吵闹闹、磕磕碰碰也不少。大三,大四就没再换过室友,我们也就这么走过来了,偶尔休息日,我们也有寝室聚餐等活动。我想说,室友有时候应该是最了解你的人,大部分时间,你们都在一起生活,但是不能否认,我们各自来自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的想法,我们遇到生活中的相同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分歧甚至争吵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无论什么事,我们都一定要当面说清楚,沟通是缓解矛盾的最好方式。当然,我们也要多些包容,多反省自身,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大家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我大一、大二那会也是不懂事,遇到一点小事就一惊一乍,矫情起来真的是不要不要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也是醉醉的。不过好在时间会磨平一个人的棱角,让人学会温和与宽容。当真正要分别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根本没有什么苦大仇深,所有一切究其根本不过是自己的心结,那些矛盾呀、争吵呀、不开心的事呀,其实都不是事。所以呀,当你听到学长学姐和你们说,要珍惜大学时光,珍惜和你同一屋檐下的室友这样的话时,不要觉得是学长学姐们矫情,因为这是过来人对你们最诚恳的劝告。
“天才出于勤奋”“富贵必从勤苦得”从小,我们都是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成长的,但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开始发现,努力不一定会获得成功,有些人就算不努力也能轻易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而我们努力了却可能还会陷入失败的痛苦。于是,人们开始抱怨,开始计较得失,害怕失去,也想走捷径,希望能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多的回报。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的起点很高,他们想出国留学,就去了,他们想创业,家里也给予了支持。但是类似这样的人还是在少数,而且我们也不能否认,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自身平台的高度上又取得很多成绩。但多数的我们都只是普通人,我们平凡但不平庸。长春大学可能不像985、211名校能给我们提供更高更好的平台,但是正因为起点不高,我们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请相信我们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我准备了一些有关学习的干货,下面地就简单给大家讲讲:
1.根据自身情况,明确一个目标,这是你四年时间需要来完成的,比如你要考清华、北大、浙大的硕士研究生,比如你毕业了想要找的工作方向,就朝着你的预期来培养你自己。但往往,我们很多都是在大三、大四才有方向,这也没关系,你现在没目标,那你就好好学习,多看看书,多参加参加活动,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之后打基础。
2.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要保证完成一定的量,一定要克服拖延症。
3.上课认真听讲,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永远不要觉得我看过了就完事了,要真正去理解,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你自己的东西,直到你用自己的语言能说出个所以然就好了。我不太赞成死记硬背,因为纯靠记忆的知识,它有个保质期,过了这个时间,你就会遗忘。
4.多和老师沟通,其实老师们是很乐于和你们交流的,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的问题,真的可以和老师聊聊,你会收益颇丰的。
5.劳逸结合,学会自我调节。无论是考研还是准备各种考试,人是会经历一个倦怠期,你会觉得我在图书馆泡一天但是什么都没学进去。这时候不要恐慌,也不要觉得我不在图书馆呆着就很愧疚,你需要放松,可以约朋友吃个饭,聊聊最近的事;或是看场电影;或是在寝室睡一天;或是打个球……
6.一定要学会自己做笔记,这里记重点,自己记笔记,这可不是拿别人的笔记来誊抄一遍或是记书中的大段落,你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的做笔记,比如我在专业课学习时,我有自己的笔记,我会把我懂的地方就记几个关键词,不太清楚或容易遗忘的部分用自己当时归纳的语言做一个略微详细的记录。
当然,我一直认为,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诚如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只有一个张爱玲。我今天讲这么多,只是希望大家能够从我的经历中得到些许感悟,也非常感谢大家的倾听,最后祝愿我的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愿我的同窗好友们梦想成真、吉祥安康;愿我的学弟学妹们平安快乐、前程似锦。